普洱思茅区:党建引领破解社区高质量发展难题
2023-05-19 14:01:24来源:中国网
“自实施社区高质量发展行动以来,全区各级各部门从政策业务到调研指导,更多力量下沉社区,帮助解决了很多困难问题。同时,社区干部待遇也得到提高,让我们更有劲头也更有奔头了。”思茅街道西园路社区党委书记、主任刘超这样说。今年以来,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社区基层治理短板弱项,通过强组织、建机制、夯基础、促发展,系统谋划、整体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。
明确“135”思路,建强“指挥部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高位统筹谋划。思茅区委、区政府把社区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,成立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,明确“135”工作思路,即:发挥社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牵头抓总、指挥调度和督导落实作用;围绕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按照近期、中期、远期对重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;由区级领导分别“挂帅”,统筹推进社区党建、社区治理、社区建设、社区经济发展、物业管理5个板块工作。
上下协同落实。年初召开动员部署会,对工作进行清单化、项目化安排部署,明确责任单位、完成时限,形成全区上下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;按季度调度,对照任务完成情况,由领导小组组长逐一点评,督促工作落实。
现场督办推进。聚焦各工作组提出的社区干部待遇低、缺少“人民调解员”经费、新成立社区办公经费等困难问题,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当场安排相关责任部门限时办结。区委组织部牵头研究社区干部待遇提高方案,从今年3月起,正职每月增加1900元,副职每月增加1000元,社区干部待遇分别达到4500元、3500元。同时将5个工作组推进情况纳入督查重点,定期通报,以真抓实干确保工作落地见效。
发挥“两个作用”,点燃“强引擎”
把党的组织建在群众家门口。优化小区(网格)党支部设置,及时成立7个新划分社区党组织,有序推进“两委”班子成员选配,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。依托街道社区、小区、商圈党群服务中心,设立新业态服务站20个、建成老年幸福食堂2个,把暖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。
把党的工作融入社区治理中。推行小区党支部与物委会“双向进入、交叉任职”,建立“小区议事会”“小区居民见面会”,形成“民事民提、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决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评”的“五步工作法”,创立倒生根社区“三活四清五到家”“滇运妈妈”“庭院党课”等党建品牌,培树全国先进党务工作者李亚玲、全国人民调解能手戴彬等先进典型。
把党的力量用在创先争优上。实施“党员实干争先”行动计划,开展文明先锋、致富先锋、服务先锋、绿美先锋“四个争创”,组织党员通过兼任网格长、楼栋长等方式,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。今年来,共开展绿美城乡、河湖治理等主题党日、“三双”工作、志愿服务等300余场次。
创新“党建+经济”,形成“聚能环”
营造良好发展新环境。依托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,聚焦群众需求开展服务,增加社区创收,跟进研究出台财务收支管理办法、薪酬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,规范社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运营。
探索资产盘活新模式。全面开展社区资产排查,重点摸清社区内闲置的土地资源、房屋及构筑物的归属,建立社区闲置资产盘活使用审批监管流程,确保闲置资源有效盘活、发挥效益。共摸排出73处闲置资产,盘活2处资产移交乡镇(街道),委托社区管理,实现资源有效利用。
发展服务型新经济。引入“社区共享发展伙伴”模式,发动社区内企业、社群、高校、社工、志愿者等主体,利用社区闲置空间资源开展家政、物业、陪护、养老、托幼等服务,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。目前,10余家企业已有合作意向,计划在倒生根、茶马古道等社区开展试点。
实施直通即办,按下“快进键”
搭建直通平台。建立乡镇(街道)、社区、网格(小区)三级群众工作平台(议事会),在小区内设置“民情信箱”、民情记录表,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并逐级解决居民的需求和问题。按照“职能划分、首问负责、属地兜底”原则,明确办件处理时限,紧急类办件30分钟响应或到现场解决,咨询建议类24小时内回复,投诉类48小时内回复,确保限时办结。
压实各方责任。区级和乡镇(街道)领导班子成员全覆盖挂联社区,每年至少帮助社区解决1至2个基层治理难题。深化干部走访联系群众制度,各级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到挂包户家中进行1次“家访”,常态开展“进社区访群众”活动。
聚焦问题发力。实施基层治理难题集中攻坚行动,将6类37个社区历史遗留问题直接由26名区级领导挂联。目前,区级领导深入社区调研挂联问题20余次,牵头协调50余次,已协调解决问题4个。(郑海霖 普洱市思茅区委组织部供稿 )
关键词: